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推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密切協同,助力科技強國建設,決定組織開展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題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夯實科技強國基礎
二、時間
2025年9月
三、活動內容
(一)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推動《科普法》深入實施,圍繞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解讀國家重大科技政策和戰略部署,引領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和投身科技強國建設。
(二)宣傳推廣科技創新成果。采用公眾易于理解、樂于參與的方式,多方位展示“十四五”時期我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取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彰顯新質生產力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激發創新自信,引導公眾及時認識和使用科技成果,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追求創新的風尚。
(三)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講好我國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愛國奮斗的故事,展現科技界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成就經驗。深入挖掘展示科技創新成果背后的科學方法、創新思維和科學精神,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啟迪青少年的科學夢想,凝聚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廣泛開展群眾性科普。圍繞衛生健康、食品安全、農業生產、交通運輸、民生水利、低碳生活、防災避險、安全生產、鄉風文明等公眾關注熱點,聚焦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推動科普資源和服務下沉基層一線,深入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面營造科學理性、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四、主要活動
(一)系列主場活動。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實際、突出優勢,打造主場活動,突出本區域或行業特色,示范帶動本地區本系統重視科普、參與科普,掀起科普活動熱潮。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統籌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領性、創新性、群眾性的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
(二)綱要辦成員單位特色活動。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加強系統動員,圍繞相關領域、特定主題,組織開展品牌性科普活動,普及科技知識,增進公眾對行業科技的理解和認識。
(三)科普報告話前沿。動員科技工作者、行業專家,面向青年科技人才、大學生、企業家、公務員等群體,開展前沿科普報告,解讀新技術、新成果,搭建小規模、高頻度、互動性、多學科的科普交流平臺,共話科技和產業發展未來,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四)科普陣地探未來。動員科技企業、高校、園區、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積極改進科技成果的科普化展陳方式,面向公眾開放實驗室、課堂、生產線等,打造更具場景感的科普“星火館”。動員科普教育基地、行業科普基地、科技館、科技小院、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文化場所、公共場所等,應用新技術推動展陳升級,舉辦各具特色的科學教育活動。鼓勵各類場館開展聯合行動,設計主題體驗路線,開展打卡、探館等活動,構建泛在可及的科普陣地服務圈,讓公眾感知近在咫尺的科技魅力。
(五)千萬IP創科普。圍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展優秀網絡科普作品、原創科普圖書、科普微視頻創作、征集和展示活動,動員科技工作者、大學生、科普工作者等參與科普創作和傳播,形成全社會參與科普創作、傳播科學、熱愛科學的生動局面。發布科普內容和相關活動時添加“#千萬IP創科普#”話題標簽。
(六)科學文化進基層。廣泛動員學會、學校、企業、科研院所、基層組織、科技科普志愿隊伍等各類科普主體,推動科普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軍營,用好線上線下方式,為基層群眾提供展覽、講堂、演出、科普市集、科普閱讀、科幻電影展映、互動游戲等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科普服務。
(七)“科普之光”首屆全國科普月大型網絡展播活動。科普中國平臺聯動各大網站平臺,動員各省級科協與當地宣傳部門、新聞媒體等機構,聚焦全國科普月主題和地方特色,做好活動策劃和組織實施,集中宣傳展示各地科普成效、科技特色、人物故事、產業風貌,展現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密切協同的生動實踐。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科普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把全國科普月作為貫徹落實《科普法》的重要舉措,強化科普責任,精心組織實施,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級科協要發揮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協調機制作用,密切配合、開放協同,用好組織化、社會化、網絡化手段,為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開展科普、參與科普搭建平臺,增強活動的引領力、服務力、影響力。
(二)積極創新,務求實效。要創新科普的內容、形式和手段,促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科普中的應用,增強科普活動的科學性、互動性、科技感、體驗感,引領科普新風尚。堅持“誰主辦、誰負責”,強化舉辦單位、舉辦地主體責任,強化內容審核、符合保密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注重為基層減負,高效節約、安全有序舉辦活動。
(三)聯動宣傳,營造氛圍。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主流媒體、新媒體作用,把握宣傳節奏,推出宣傳精品,讓正能量成為大流量。活動宣傳中,請規范使用全國科普月、科普中國等標識,突出活動品牌。各有關單位可填寫《2025年全國科普月重點活動推薦表》(見附件),推薦重點體系活動或特色亮點活動,擴大優質科普的聯動傳播和示范效應。8月10日起,各活動舉辦單位可通過全國科普月平臺(www.kepuyue.com)或科普中國網站(www.kepuchina.cn)獲取宣傳資源,發布重點活動信息,供公眾了解參與。
(四)做好總結,示范推廣。請綱要辦成員單位相關司局、各省級科協、全國學會認真梳理活動開展情況、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和意見建議,并于10月10日前將活動總結發送至聯系人郵箱。活動結束后,將共同開展總結,并對組織動員有力、亮點特色突出、服務基層有效的單位和影響大、反映好的活動予以表揚推廣。
聯系方式: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
聯 系 人:趙婷婷
聯系電話:010-68526217
郵 箱:kepuyue@cast.org.cn
全國科普月平臺
聯 系 人:蒙昌樂,楊寶海
聯系電話:010-63589698,010-63581772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